<
d44b小说网 > > 大景巡夜人 > 第687章
    里边齐齐整整,用带着口音的大景官话抗议。

    “我们要自由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要食物。”

    声音有气无力,怎么听怎么凄惨。

    见赵鲤又看来,宫战又一摆手:“不关我们的事,都怪高勋那王八蛋。”

    高勋满脑子城隍,哪有闲情管这些怪模怪样的异乡人。

    丢在这四海会馆自生自灭许久。

    这些传教士身上没钱,四海会馆也没有补给,险些饿死。

    幸好周围百姓良善,看他们可怜会施舍些米粮。

    只是水宛生变全城警戒,百姓自顾不暇。

    哪有闲工夫管他们。

    再有牵扯外部势力,正是风声鹤唳的时刻,靖宁卫将四海会馆管控,不许这些传教士出去讨饭。

    这些人便困在这里头。

    靖宁卫忙得很,没闲工夫搭理他们,这些人饿了几顿。

    听宫战解释完,赵鲤忍不住扶额,这些人的经历听着确实凄惨。

    但是让他们自由行走传教,是绝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赵鲤侧头,低声对宫战道:“派个人暗查一下,附近百姓有没有已经改信的,若是有,数量多少。”

    灵气复苏时代,允许随意传教,赵鲤便可寻根绳子吊死了。

    尤其麻烦激进的一神教。

    宫战闻言点了点头,很快招来两个人,低声叮嘱。

    做完这一切,四海会馆里头的喊声已经越发弱了下去。

    赵鲤这才踏进了四海会馆中。

    一进去,她便闻到一阵熏眼睛的臭味。

    影壁后的前院,一片乱象。

    赵鲤也终于见到了这帮异乡传教士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瞧着当真凄惨。

    擀毡的衣裳被汗渍污渍浸透,从臭味判断,不必衣架都能靠墙立起。

    一张张浓密胡须的面孔,看着跟叫花子也差不多。

    看见被靖宁卫簇拥护卫的赵鲤,眼珠子都在冒绿光。

    领头一个极消瘦的老头,上前来,问候道:“您好,吃了吗?”

    赵鲤嘴角抽搐,心说这谁教他们的问候语。

    她是顺毛驴脾气,别人客气她也客气。

    对这右手抚胸行礼的老头颔首,正待说话,这老头晃了晃,一头栽倒过来。

    赵鲤毫无良心的闪身避开。

    这位身上味道实在可怖,不亚于西码头的烂泥。

    非任务时间,赵鲤不想沾上。

    眼见老头脑袋将要磕在地面,还是宫战用刀鞘扶了一把。

    一个稍年轻些的胡子男,跌跌撞撞爬来,扶着老头便开始掉眼泪。

    他叽里咕噜说着泰西话,口音极重,赵鲤仔细听也没听明白两个单词。

    只听见老头肚子里,悠长的鸣叫声。

    赵鲤不由叹了口气:“宫百户,命人拿些米粮来,先给他们吃饱吧。”

    她的嘱咐,让饿得奄奄一息的老头缓了口气。

    待到煮粥的锅,就地在前院架起。

    这些人统统眼冒绿光围着煮粥的锅。

    闻着米粒在滚水中翻腾的香气,直咽唾沫。

    瞧着实在可怜得很,赵鲤又叫宫战给他们弄了点小咸菜。

    再等到这些人个个手捧热粥,稀溜溜混着眼泪喝下。

    方才那问赵鲤吃了吗的老头,被搀扶着走到了赵鲤的面前。

    “尊敬的女士,感谢你的慷慨。”

    老头说话带着浓浓的鼻音,听着像是舌头带弹簧。

    赵鲤没穿官服,只简单自报家门:“大景靖宁卫巡夜司赵鲤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在这些传教士的邀请下,赵鲤进到了四海会馆。

    若说四海会馆外面脏臭像是乞丐窝,里边就不只是像,而就是乞丐窝。

    前厅可见铺盖卷,和篝火燃烧的灰烬。

    赵鲤坐在上首,手中握着宫战方才报来的情报。

    这伙泰西传教士,一共二十四人。

    领头的就是方才饿晕的老头。

    他来大景之前,应当是做了些准备工作的,但是不多。

    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,叫雷德明。

    这一行人来的目的也很简单,就是想在大景传教。

    暂时有了粥水饱腹,雷德明这才想起维持自己的体面。

    寻了个茶盅,用脏兮兮的袖摆擦脸。

    一边偷偷打量赵鲤。

    他对大景的了解,大多来自于海上的强盗,还有家乡旅行者吹牛皮的游记。

    游记中说,大景是一块流着牛奶和蜜的土地。

    真的到了这里,雷德明感慨这个国家富饶与贫穷如何和谐的融洽。

    一直想要去京城面见大景的皇帝。

    第547章 夜叩门

    赵鲤与魏琳在刑房审讯,离开时已经天色不早。

    又来了这四海会馆。

    加上给这些泰西传教士熬粥的时间,已是鸡鸣时分。

    这些泰西传教士,穷得叫人想掬一把辛酸泪,夜间竟连灯油也没有。

    幸而巡夜司执行任务,会带上犀角蜡烛。

    宫战执着犀角蜡烛,站在赵鲤旁边照亮,方便她看方才调来的卷宗。

    那些泰西传教士,不知大景女子可以出仕为官。

    且他们登陆后,便一直在风气保守的江南。

    见多了水宛本地,女子不在街面上行走的情况。

    竟一时还有些反应不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