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d44b小说网 > > 冒牌县令,被迫登基 > 冒牌县令,被迫登基 第85节
    可怜归可怜,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。

    陈云州可没忘记自己的砍价计划,尤其是知道小助手现在只有自己这个宿主有指望后,他更是有恃无恐。

    【换啊,打七折我就换。】

    小助手无语了:【宿主,你太黑了,这我可做不了主,九折。你要不同意,那我也没办法了。】

    陈云州可不相信:【八折,我兑换《养猪指南》和《手工机械理论》。】

    这两者对目前的陈云州而言最有用,也是最紧迫的。

    相较之下,嫁接技术和吃瓜指南倒没那么迫切,因为水果这种东西不能当饭吃。肚子都还没填饱,哪有功夫想水果。

    百姓们宁可在家门口种几株南瓜、红薯、玉米,也不会想去种水果的,在这个时代,口粮第一。

    小助手不答应:【宿主,不行的,最多最多八五折,这个我都还要向上面申请,将他们四个的额度挪给你用才行。】

    陈云州当然还是不信,不过他现在确实需要这两样物品,打了折好歹也能少花四万五千拥护值,陈云州便痛快答应了:【好吧,八五折就八五折,换这两本书。】

    小助手欢喜地说:【好的,宿主,已经兑换成功。】

    陈云州的面前立即出现了这两本书。

    陈云州将《手工机械指南》收了起来,只留下了《养猪指南》。

    现在红薯已经长得很茂盛了,今年收获之后,他打算给庆川余下六县都送一批过去,教当地百姓如何种植、存储红薯。

    等全庆川都普及红薯玉米之后,就可大规模推广养猪了。

    不过暂时还只需在庐阳和庆川推广即可。

    陈云州叫来柯九,让他把《养猪指南》拿去印刷了一百本,然后派人送了一本给刘春,让他负责养猪。

    刘春不识字,但他儿子聪明,念过三年私塾,认识一些字,再学学,就能搞懂这本书上的内容。

    以后养猪的事就交给刘春父子了。

    刘春父子相对要木讷一些,不如乔昆聪明。现在庄子上很多事都是乔昆父子在主导,他们父子最早跟着陈云州,却有些被边缘化了。

    虽然每个月的钱都没少他们的,但刘春还是很不安,如今看陈云州交给了他这么一个重担,立即兴奋了起来,当即带着儿子还有十几个身体比较弱的老家伙开始养猪大计。

    他们一面建猪舍,一面安排伶俐的出去寻找母猪、猪仔,没几天就买了十几头猪仔回来,迈出了养猪的第一步。

    陈云州听说后很欣慰,让柯九派人带话给他们,让刘春培养一些养猪的师傅,明年派往其他县去指导各县百姓养猪。

    没办法,大部分老百姓都不识字,看不懂,最好的办法还是口口相传,各县培养一批技术员,指导百姓养猪。

    因为庐阳今年种了不少红薯、玉米,陈云州又让人送了十本《养猪指南》到庐阳,交给新来的县令,让他在全县推广养猪技术。

    庆川府又是修路建水利工程,又是养猪,忙得脚不沾地。

    陈云州每天也有数不尽的事情,直忙到七月中旬,他才发现今年异常的炎热,似乎有一阵子没下雨了,就连府衙后院的水井里的水都下降了很多,原来打水的杆子都短了,又换了一根更长的竹竿。

    因为天气太热,修路也停了下来。

    陈云州问黑了一圈的郑深:“郑叔,多久没下雨了?”

    郑叔苦笑道:“大概半个月吧。”

    半个月并不算特别久,但最近天气实在太热,大清早太阳就挂在天上,照在人身上火辣辣的,田里的水分也被晒干了,有些蓄水比较少的田里已经出现了细微的裂缝。

    陈云州在庆川城外转了一圈便大致明白是什么情况了。

    他俊眉冷蹙,派人去各县调查了一番,发现南边干旱比较严重,北边要好很多。

    庆川府最南的两个县便是庐阳和河水县。

    庐阳今年很多百姓种植了比较耐旱的红薯、玉米,而且建了一些小型的蓄水池,情况还好。

    河水县就比较糟糕了。

    因为蓄水池建得比较晚,大多没装多少水。

    而清扬湖的水面因为干旱,下降了三尺多,文玉龙组织百姓将闸口又往下挖了一些,仍旧没多少水流出来。

    陈云州得知此事后,先写信让文玉龙组织人手赶制了几个巨型水车,直径有五六丈那么长。

    随后陈云州又让乔昆他们赶制了一批直径一尺长的球轴承,交犹柯九带去,安装在水车上,再将水车放置在通河与清扬湖的交界处,将水位降低的洪河水强制引入清扬湖。

    然后又在清扬湖的各个闸口安置了一架巨型水车。

    水位太低没法放水的时候就用水车将湖中的水抬高,再注入到沟渠中。

    沟渠沿岸都派了人盯着,每一处放几个时辰,轮流来,以保证大部分村落都能得到水,以缓解旱情。

    这些措施虽不能一劳永逸,但也缓解了河水县的旱情,不至于让百姓颗粒无收。

    大涝之后必有大旱,今年受灾最严重的还是桥州,五月降水量就很小,六月初下了一场雨后便再也没有下过雨。

    庆川这边的水稻都开始抽穗了,桥州的水稻却还没到人的膝盖处,而且叶子发黄,只有中间有一点点绿色。

    而且随着干旱的加剧,大片大片的土地裂开一条条大大的口子,满目疮痍。

    去年才受了水灾,还没缓过劲儿的桥州百姓又面临着旱灾,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,今年肯定没收成,再留在家乡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饿死的结局。

    于是那些已经卖光了所有财产,甚至连儿女都卖了,穷得实在不能再穷的百姓只能背井离乡,去寻找生机。

    面对这个情况,桥州知府头发都急白了,赶紧上书朝廷,禀明此事。

    可桥州去京城,再快,估计也得一两个月,远水解不了近渴,而且朝廷去年就没拨多少赈灾粮,今年恐怕只会比去年少。

    桥州知府思来想去,还是得自救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他听到下面人来报,不少百姓又涌入了河水县。

    桥州知府纳闷了,询问通判翟鹏名:“翟大人,去年咱们桥州是不是有不少百姓去了河水县?”

    翟鹏名点头:“大概走了七万多人。”

    桥州总共也只有一百多万人,这一下子走七万多可不少。

    “河水县没受灾吗?我记得跟河水县相邻的平议县旱情也很严重。”桥州知府问道。

    翟鹏名说:“也没下雨,但据平议县县令报上来的情况看,河水县那边的稻田绿油油的,受影响应该没咱们这么严重。”

    “下官有个亲戚在庆川,两个月前曾听那亲戚说过,新上任的庆川知府很年轻,搞了很多事,又是修路又是搞什么水利工程的。当时下官也没细问。”

    他没明说,但桥州知府已经明白了,庆川的状况应是比他们好许多。

    其实从去年走了七万多人灾后没回来也证明了这点。

    故土难离,桥州与河水县又不远,百姓逃难至庆川境内,若是日子不好过,必定会重返故里。这些人没回来,说明他们在庆川过得比在桥州好。

    河水县能收容安置这么多流民,还没出任何乱子,可不简单。

    桥州知府当即道:“我修书一封去庆川讨教……不,让人备车,我要亲自去一趟庆川府,就从河水县走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

    第47章 . 047 我又不是他们爹

    桥州知府吴炎站在洪河边,眼底尽是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洪河以东,大片的土地上,禾苗枯萎,大地开裂,放眼望去一片疮痍。

    而洪河以西,绿草萋萋,稻谷抽穗,沉甸甸的,压得稻杆都弯了腰。

    两地只隔了一条通河,相聚不过数百丈罢了,差异却如此之大,如何能不让人震撼。

    吴炎穿过洪河,来到河水县的田边观察。

    稻田中并没有水,但泥土湿润,状况显然要比他们桥州好上许多。

    他带着人再往前走,走了约莫四五里地,前面忽然传来了欢呼声。

    “来了,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总算是轮到咱们槐花村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吴炎抬头望去,只见很多赤胳膊赤脚的村民围在一起,浑身都是汗和泥,却笑得异常灿烂。人群最前面,还有几个衙役打扮的年轻人在维持秩序。

    吴炎走过去,立即明白这些人为何那么兴奋了。

    只见清亮的水奔腾而来,顺着沟渠往下,流淌进下方的水田中。

    衙役守在放水口。

    头发花白的村长带着几个青壮年大声吆喝:“润润田就可以了啊,大家都不许截留水,把每块田的缺口都打开了,让水顺着流下去。若是发现有人私自留水,全家逐出村子!”

    这惩罚可不为不严厉。

    吴炎很是震惊,又有些疑惑,他背着手上前询问守着闸口的几个衙役:“你们这水是从哪儿来的?为何不能在田中蓄水啊?”

    水稻在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量很大,缺水会严重影响水稻的收成。

    拿着棍子的衙役回头打量了吴炎一眼,笑道:“你是外乡来的吧?”

    吴炎笑着点头:“小哥好眼力,我从桥州而来,前去庆川,路过此处,听闻喧哗,特来一看。”

    衙役单手拄在棍子上,边扇风边说:“这水是从清扬湖中放过来的,现在干旱,大半个月都没下雨了,水不够,所以县衙下了命令,轮流放水,每个村子只放一个时辰的水。若是有谁家的田截流了,再远一些的田就没水了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哪个村子发生这种事,官府下次将停止对他们村子的供水。”

    吴炎恍然,原来是因为水不够,为了公平,保证每块田都能接到一些水,所以官府下了这个命令。

    他笑着说:“你们河水县还真是有办法。我从桥州过来,见桥州那边的土地都干裂了,你们这边的水稻看起来还很不错。对了,这些沟渠都是你们自己挖的吗?”

    有村民自豪地挺起胸膛:“那可不,这是春天的时候,官府组织各村,家家户户都出了劳动力挖的沟渠。没想到还真有用,大老爷说了,等冬天,咱们再把沟渠拓宽一些,这样明年放水就更快了。”

    看着村民脸上洋溢起来的笑容,吴炎有点恍惚。

    一路过来,他也见过不少桥州百姓,无不是愁眉苦脸的,可观相邻的河水县百姓,精神面貌大为不同。

    他还有一个疑问:“清扬湖没受干旱影响吗?”

    照理来说,没下雨,太阳又天天晒着,湖面水位也会下降才对。

    衙役耸肩:“怎么没受影响,不过陈大人和文大人早前就想了对策,将洪河水引入了清扬湖中。”

    引河入湖,这么容易的吗?